【自然地理】
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區(qū),東經102°10′~103°40′、北緯24°23′~26°33′。南北長237.50千米,東西寬152千米,總面積21012.54平方千米,是云南省的省會,西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之一。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瀾湄合作區(qū)域、泛珠三角經濟圈交匯點,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乃至中東、南歐、非洲的前沿和重要門戶,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qū)位優(yōu)勢。
市域地處云貴高原,總體地勢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階梯狀逐漸降低。中部隆起,東西兩側較低。以湖盆巖溶高原地貌形態(tài)為主,紅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在1500~2800米。城區(qū)坐落在滇池壩子,平均海拔1891米,三面環(huán)山,南瀕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昆明屬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時左右,無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鮮花常年開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是休閑、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建置沿革】
昆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qū)。戰(zhàn)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漢設益州郡,將滇池地區(q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765年,南詔國筑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1276年,昆明稱中慶城,首次成為省會。明代,大量移民進入云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世居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歷帝、吳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1911年的“重九起義”,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統(tǒng)治。1905年,昆明自辟為商埠;1910年,滇越鐵路修通,使昆明成為一個開放城市。1915年,昆明爆發(fā)“護國首義”,全國響應。1919年,設云南市政公所,為昆明設市的發(fā)端。1922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
抗戰(zhàn)時期,昆明成為支撐中國抗戰(zhàn)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zhèn)之一,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行政區(qū)劃】
2019年12月12日,東川區(qū)銅都街道析置為銅都、碧谷2個街道;祿勸縣屏山街道析置為屏山、崇德2個街道。截至2019年末,昆明市轄7區(qū)、1縣級市、6縣(含3個民族自治縣),設3個國家級開發(fā)(度假)區(qū)和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qū),即昆明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托管阿拉、洛羊街道辦事處)、昆明市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托管馬金鋪街道辦事處,黑林鋪街道辦事處部分、豐寧街道辦事處部分、普吉街道辦事處部分)、昆明市滇池旅游度假區(qū)(托管大漁街道辦事處及前衛(wèi)、福海街道辦事處部分),昆明市陽宗海風景名勝區(qū)(托管七甸、湯池街道辦事處及玉溪市澄江縣陽宗鎮(zhèn))。昆明市共轄13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即80街道辦事處、43鎮(zhèn)、16鄉(xiāng)(含4個民族鄉(xiāng))。2010年5月,玉溪市澄江縣陽宗鎮(zhèn)移交昆明市托管,全市實際轄14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
表1?昆明市行政區(qū)劃一覽表
表2?昆明市開發(fā)(度假)區(qū)轄區(qū)表
1
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2
呈貢區(qū)洛羊街道、官渡區(qū)阿拉街道
2
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
1
呈貢區(qū)馬金鋪街道、五華區(qū)黑林鋪街道(部分)、豐寧街道(部分)、普吉街道(部分)
3
滇池旅游度假區(qū)
3
呈貢區(qū)大漁街道、西山區(qū)前衛(wèi)街道(部分)、西山區(qū)福海街道(部分)
4
陽宗海風景名勝區(qū)
2
1
呈貢區(qū)七甸街道、宜良縣湯池街道、玉溪市澄江縣陽宗鎮(zhèn)
??全市轄7區(qū)、1縣級市、6縣(含3個民族自治縣),設80街道辦事處、43鎮(zhèn)、16鄉(xiāng)(含4個民族鄉(xiāng))。設3個國家級開發(fā)(度假)區(qū)和(省級)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qū)。2010年5月,玉溪市澄江縣陽宗鎮(zhèn)移交昆明市托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9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511.52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73.6%。2019年,昆明市人口出生率12.48‰,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長率6.74‰。全市戶籍總人口578.47萬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361.49萬人,占戶籍人口比重為62.5%。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111.04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9.20%,老齡人口占比率遠高于老齡化標準14%和全省14.2%、全國17.9%,表明昆明市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昆明市有3個自治縣、4個民族鄉(xiāng)、333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村。截至年底,少數(shù)民族戶籍人口94.67萬人,較上年增加19978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16.37%,增加0.16個百分點。人口最多的世居少數(shù)民族是彝族,有488049人,占全市少數(shù)民族人口的51.6%;人口最少的是布依族,有5547人,占全市少數(shù)民族人口的0.6%。
【氣象年度特點】
2019年,昆明市氣溫較常年平均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時數(shù)偏多,屬于一個雨量稍欠、光熱資源充足的年景。年內春季旱情稍偏輕,雨季開始期較常年正常至特晚,主汛期降水量偏少,秋季局部地區(qū)出現(xiàn)連陰雨天氣。2019年的干旱天氣、暴雨洪澇、強對流天氣對農業(yè)、交通、水利設施等方面影響較大,屬降水稍欠的氣候年景。
冬季冷空氣偏弱,暖冬“名副其實”。昆明市12個國家氣象站平均氣溫為11.9℃,較常年同期偏高2.4℃,打破2009年11.5℃的歷史記錄值,為建站以來的最高值。12個國家氣象站平均最低氣溫為6.1℃,較常年同期偏高2.5℃,為建站以來的最高值。
2019年,入汛前(3~5月)降水稀少,旱情明顯。全市平均降水量僅為6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3毫米,偏少近五成,為建站以來第十個最少年。從雨日日數(shù)來看,12個國家站3~5月間僅出現(xiàn)19天(僅占21%)雨日,雨日數(shù)異常偏少。從氣溫方面來看,5月,各縣(市、區(qū))中昆明主城、祿勸、富民、嵩明、石林縣、呈貢、晉寧區(qū)、安寧市和太華山的月平均氣溫均打破本站的歷史最大記錄值,尤其5月中旬,全市的最高氣溫出現(xiàn)持續(xù)偏高,全市有8個站點連續(xù)10天的日最高氣溫高于30℃。汛前持續(xù)的高溫少雨,導致全市在入汛前出現(xiàn)中重度旱情。
入汛后強對流過程明顯,雨季開始期時間跨度大。入汛后,全市強對流天氣頻發(fā),5~10月之間,全市發(fā)布雷電天氣預警信號和強對流天氣預警820次,昆明主城區(qū)發(fā)布強對流天氣預警共69次。2019年,嵩明、宜良、石林、尋甸縣和呈貢區(qū)雨季開始期于5月下旬開始,較常年正常,昆明主城、祿勸、富民縣、安寧市和東川區(qū)于6月中下旬開始,較常年偏晚至特晚,晉寧區(qū)和太華山于7月上旬開始,較常年同期屬特晚情況,雨季開始期跨度大,前后間隔46天。
汛期降水波動大,極端強降水集中。強降水過程主要出現(xiàn)在5月下旬、6月中旬開始至8月中旬、9月中上旬、10月中上旬,其余時段沒有出現(xiàn)明顯強降水過程。主汛期12個國家氣象站共出現(xiàn)大雨(日降雨量≥25毫米)及以上58站次,較常年同期偏少11站次,出現(xiàn)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及以上11站次,較常年同期偏少6站次,大暴雨2站次。汛期暴雨和大暴雨天氣主要出現(xiàn)在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中上旬、后汛期的前期,7月下旬至8月僅出現(xiàn)1站次暴雨天氣。
秋季中前期降水頻繁,3站出現(xiàn)連陰雨天氣。9~10月中旬,全市12個國家氣象站平均出現(xiàn)27天的雨日,占54%,50天中有一半多的時間都出現(xiàn)降水天氣,秋季后期全市12個國家氣象站平均僅有12天出現(xiàn)降水,僅占三分之一。其中嵩明縣、東川區(qū)(9月中上旬)和太華山(10月中旬)出現(xiàn)7~8天的連陰雨天氣。
年末出現(xiàn)階段性低溫,多地出現(xiàn)霜凍天氣。2019年12月上旬,受強冷空氣影響,全市出現(xiàn)階段性低溫天氣,昆明主城、祿勸、富民、嵩明、宜良和尋甸縣的旬平均氣溫打破歷史同期記錄值,為建站以來的最低值。由于天氣轉晴后,夜間氣溫接近0℃,多地夜間至凌晨出現(xiàn)明顯霜凍天氣,全市共發(fā)布霜凍預警和預警信號132次。
發(fā)布者:小小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