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來一個好玩兒的,高中的時候文科班同學翻民國成都地圖,發(fā)現我們學校的位置在當時是一個墳場…
所以我們每天課間操其實是墳頭蹦迪…
?。ㄎ覀兊牟賵龃_實是突出來的,高于周圍的地面)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后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
民國十一年(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這一時期,四川大學、華西聯合大學等一些現代教育機構在成都設立。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沿海沿江的各類工礦企業(yè)、高等學校和文化團體紛紛內遷至四川,四川省的省會成都也因此成為中國的大后方。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遷至成都北較場,一直到國民黨敗退出大陸前沒再變更校址,歷時長達11年。
我記得郭沫若如此寫道:18歲的郭沫若平生第一次見到了電燈,在感慨之余寫下的民國初年時成都商業(yè)中心商業(yè)場的繁榮景象和熱鬧場面。
在那之前成都的夜晚,都是朦朧在傳統(tǒng)的菜油燈與蠟燭的昏暗中。據老人們回憶,當那時商業(yè)場場上百盞電燈同時點亮,讓在場的人們驚嘆不已。從那以后,每天黃昏鳴笛發(fā)電,前后場口擠滿人群,當燈光驟明,歡笑雷動。
據老人們回憶,當那時商業(yè)場即勸業(yè)場百盞電燈同時點亮,讓在場的人們驚嘆不已。從那以后,每天黃昏鳴笛發(fā)電,前后場口擠滿人群,當燈光驟明,歡笑雷動。勸業(yè)場的開辦,讓民國時期的成都婦女出游成風,成為近代成都的一道風景。而巴金先生在《家》中寫到的覺新、覺慧參加進步活動的所在地也是勸業(yè)場。
中共中央西北局社會部關于成都政治經濟情況的綜合調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
成都解放已迫近,我們就現有一點材料集成《成都調查》一冊,印出供有關同志參考。材料多半為書報所載,大多系一九四三年以后及現在一些情況,不確與遺漏之處,請予糾補。
西北局社會部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
一、環(huán)境、沿革
四川省會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之東南,瀕臨錦江之西岸,因平原四周為邛崍、九頂、峨嵋諸山,故此地無大風,雨量充足,溫度高,蒸發(fā)量低,農產富饒。戰(zhàn)國時秦滅蜀,張儀初筑成都城;孟蜀后主曾于城上遍種芙蓉,因名“錦城”或“蓉城”。今城中央的“皇城”系明代蜀藩故宮,西南隅的“少城”系滿清族人駐地,今城即“外城”;城墻以磚石筑成,高三丈、厚一丈八尺,周二十二、三里,東西相距九里,南北七里多;外護錦江,城池峻秀,加以街道整齊,市廛繁盛,故有“小北京”之稱。
全市人口據1938年一材料謂六九萬人,據1943年一材料謂四五萬人,又據1946年一材料謂六十萬人,居民絕大多數為漢人。
二、政治情況
成都原為四川軍閥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中心,今重慶解放,又成了偽國民黨政府與匪首蔣介石、閆錫山等又一臨時流亡所在。茲就現有一點材料,將該地政治組織等情況分述于下(前印之《川敵政情匯集》里已列舉之材料,這里不再重復,請參閱前者)
(一)偽行政、司法機關
1.偽四川省政府,地址督院街,主席王陵基,所屬民、建、教三廳均在省府內,惟財廳在春熙東路,保警處,處長吳定權,該處住城守東街東安里。
2.偽成都市政府,地址鼓樓南街,市長冷熏南。在一九四三年全市有八個區(qū)、三二鎮(zhèn),計第一區(qū)轄有慶云、長勝、東大、駱公、諸葛、春熙六鎮(zhèn);第二區(qū)轄有君平、南大、光華、明遠、安樂、光大六鎮(zhèn);第三區(qū)轄有黃埔、西大、實業(yè)、仁厚、少城、平安六鎮(zhèn);第四區(qū)轄有天府、五岳、中市、北大、太平、鎣華鎮(zhèn);第五區(qū)轄有紫東、得勝、水津、大安四鎮(zhèn);第六區(qū)轄有萬里一鎮(zhèn);第七區(qū)轄有江源、青羊二鎮(zhèn);第八區(qū)轄有萬福一鎮(zhèn)。
3.偽成都縣政府在署前街;華陽縣政府在正府街。
4.四川高等法院及地方法院,均在正府街。高等法院院長蘇兆祥,首席檢查官徐爾禧。
5.四川省參議會:
議長向傳義:向為四川老軍閥,在鄧錫侯、田頌堯等三軍同駐成都時,曾一度擔任三軍聯合督察處處長,后為西康省府委員;與已死戰(zhàn)犯戴季陶關系深,一九三八年戴去西康祭班禪時,曾任戴之參贊,后為國民黨六屆中委,無實力。副議長何宗杰。秘書長羅文漢。
參議員:陳燮乾、周極瑩、高巍、焦尹孚、魏廷鶴、王維綱、方遠堯、李有釗、楊銳、冉仲篪、李伸良、曾寶森、李鳴和、林凰轁、劉厚甫、梁禹九、周剛、李國煥、呂寒澤(潭)、楊玉(雨)樓、王淮普、閔竹松、何度昭、龍致寧、施清儒、宋北海、黃鰲、劉肇乾、陳紫英、張秉(東)升、林紫陽、陳質堅、張乾隆、魏濟道、徐植林、文贊口、李角光、伏懷剛、劉蔭濃、樊伯強、鄧江鎮(zhèn)、馬必東、范士英、婁元亮、符治華、李覲光、羅成烈、顧鶴皋、李白英、范佐丞、楊明恕。
青年黨籍省參議員:劉玉焜、江潛、鄒岱儒、陳宗藩、劉光廷、楊宗震、黎昌卓、田景風、張心誠、王元道、林光發(fā)、喻志熙、肖伯亮、王寧遠、陶元甘。
民社黨籍四川省參議員:古柏五、柯仲生、姚吉光、王銳中、羅澤州、朱一守、吳紹麟、趙映洲、熊藻德、張石龍、舒逖、劉國鏮、趙淳。
6.成都市參議會:議長孫壽顏。
(二)偽軍警機關、學校
1.衛(wèi)戍司令部(新由警備司令部改成),地址三倒拐街,司令孫元良,前督察長陳竣山。
2.省會警察局,地址華興街,局長劉崇樸(階);警察訓練所在靠西城墻的森林公園之南。
3.偽中央軍官學校,地址北較場、南較場;新都雙流為入伍生訓練地,校長張耀明。
4.空軍氣象學校:
在北門外鳳凰山機場,校長劉衍維,德國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全校學生二五十人,教職員一百名左右,士兵伕不上一百。該校包括實習氣象臺及氣象電臺,臺長萬寶康,美國加省理工學院氣象碩士。政治指導員郭俊明,為中央軍統(tǒng)局新聞處派出。
5.通訊學校:
在南門外太平寺,校長方天俊,飛行員出身。內分報務、機務二科,學生不滿一百,教職員八百多。
6.機械學校:
在南門外上桑里,校長文士龍,意國留學生,學生一千多,內分飛機[發(fā)]動機組、裝配組等組。
7.空軍幼年學校原在灌縣,現有一部份住通訊學校。
(三)偽黨、特機關。
1.國民黨四川省黨部:
在純化街,主委曾擴情。
2.青年黨四川省黨部:
地址可能掩護于它的機關報——《新中國日報》社內,該黨重要分子多系川籍,知名的一些人有:
?、倮铊钟状?,號名八千,化名李柏謙,成都人,住支機石街(門牌不詳),系該黨領導人兼《新中國日報》社長。
?、谖簳r珍——又名魏嗣鑾,四川射洪縣人,住榨子街(門牌不詳),該黨中委,又曾任該黨四川省黨部主席,川大理學院長及教授,年五十余歲,矮個,蒼白頭。
?、坳愬洹獌冉耍氖鄽q,系該黨四川省黨部主席。
?、軛钍迕瘛置麠钣揽?,崇慶人,年五十余歲,中等身材,駝背,常戴平光眼鏡。該黨中委,團務部長,曾任劉文輝的西康省府秘書長,偽行政院政委,住方池街自置的一座洋房子。
?、萁N剛——該黨中委,曾任該黨四川省黨部主席,主辦過《新中國日報》,現任華西大學教授。
⑥何魯之——該黨中委,偽國府委員,現任華西大學教授。
?、叱Q嗌擖h中委,常務委員,訓練部長,現任華西大學教授。
?、嘀苤畏弧擖h成都機關報《新中國日報》代理社長。
?、崽锞帮L——《新中國日報》總編輯,現任偽四川省參議員。
⑩李公權——該黨在四川之高級負責人。
?、汆嵟d亞——該黨在四川之高級負責人。
?、趧粲ⅰ洗ㄈ?,該黨中委,財務計劃保管委員會主委,曾為四川軍閥之門客,川省銀行常務董事、偽中央經濟部代理次長,現為偽川省府委員。
③彭舉——曾為〔被〕該黨推舉為偽國大代表的侯選人,后又刪去。
?、芾璨俊?,四川內江人,四十多歲,該黨中委姜蘊剛的老婆,曾在大、中學教過書,現任偽四川省參議員。
3.軍統(tǒng)
據一九四八年底息,保密局設有成都站,負責人金立人,內共九九人。該局成都分會負責人一九四七年為沈幼華。
去年五、六月間,敵軍政部兵工署三一廠內由軍統(tǒng)局領導之稽查組組員李慶侖,山東人,五四歲;梁超棟,山西人,三一歲;趙文俊,河北人,均隨廠到了成都華西壩。
一九四五年,軍統(tǒng)局于成都設有:①秘密情報區(qū),②行轅調查室,主任徐遠舉,③綏署稽查處處長劉崇樸,(現成都偽省會警察局局長),④電信監(jiān)察科,科長王鐘岳,組長燕超海,領班方燕興,主任科員萬人親。
4.中統(tǒng)
黨通局(現改稱內調局)蓉調處(前川室)副處長先大啟?,F其自流井并與內江各據點由梁子駿負責督導,宜賓、瀘縣等據點由李楚負責督導。川西各縣由李伯竹負責督導。川北各縣由黃國華負責督導。江油各區(qū)由王周涒負責督導,成都實驗區(qū)成立工作總隊,由蓉調處派員領導、計劃,物色地方“調工”人員組織情報網,控制地方團隊,待我入川時與我周旋。該局成都電臺臺長一九四七年四月為王國樞。
一九四九年息,其市區(qū)電臺負責人為張祥芬,其妻楊汗莫為報務員。
此外,偽黨政團,校方于去年署期舉辦了一次??埔陨稀皟?yōu)秀學生(包括三青團員及復員的青年軍)夏令營”于灌縣,以由美回國的“原子教授”某,負責訓練了不少職業(yè)暗探與打手,散布于成都及其它重要城市,主要任務在鎮(zhèn)壓學生運動。又本年九月間,蔣經國曾在成都組織匪特武裝,其方法是:①通過特務頭子徐中齊收買幫會人物;②重新登記青年軍官兵,組織“反共救國縱隊”;③加強中統(tǒng)及軍統(tǒng)活動。
除以上所述,據一九三八年材料,敵偽機關尚有:四川省振務會,在岳府街;禁煙處,在陜西街;四川綏署,在督院街;行營辦事處,在將軍衙門;行營彭縣銅礦籌備處,在陜西街吉慶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在中山公園內;黨務特派員辦事處,在純化街,新聞檢察所,在春熙南段。
又今息:前偽西安市長王友直公館,在玉泉街二十五號。
三、經濟情況
成都雖為四川的工商業(yè)中心,且無重工業(yè),但由于地處成都平原,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故小型工業(yè)頗發(fā)達,敵區(qū)各大銀行均在此設有分行,尤以抗日時期游資內移,工商業(yè)曾發(fā)展到最高點。日寇投降后受美貨傾銷及敵經濟崩潰的影響,始日趨衰微。不久前因我大軍即將入川,“市場混亂,十分之九商店關閉,城內商業(yè)生活已癱瘓?!?美聯社十一月十三日電)茲根據本年及舊有材料,將工商業(yè)金融分述如后:
(一)工業(yè)
成都新式工業(yè),雖規(guī)模較小,但在十余年前即打下基礎,如啟明電廠可發(fā)電一百萬度,翕華、德光、三民、大生等紡織廠,在抗戰(zhàn)中均得到飛速發(fā)展。根據一九四三年統(tǒng)計全市有機械工業(yè)三十一家,紡織工業(yè)三十六家,化學工業(yè)二十六家,制革工業(yè)四家,電氣工業(yè)十家,印刷工業(yè)二十家,造紙工業(yè)三家,飲食品工業(yè)四家,煙草工業(yè)二十家及其它共一五四家。
手工業(yè)尤發(fā)達,種類繁多,出品精巧,以制革刺繡錦緞為最多,其中又以錦緞最著名。據一九四七年統(tǒng)計全市有錦職業(yè)一千五百家,銅器六百家,骨器業(yè)二百家,藤器業(yè)一百零三家,木工業(yè)一百家。后因外貨充斥,土貨銷場停滯,因此停止生產之土貨工廠甚多。
近數年新建及原有較大工廠,情況如下(大多據一九四三年材料):
1.機械工業(yè)
【表略】
2.紡織工業(yè)
【表略】
3.電氣工業(yè)
【表略】
4.化學工業(yè)
【表略】
5.印刷工業(yè)
【表略】
6.面粉工業(yè)
【表略】
7.其它工業(yè)
【表略】
機器鐵工場,其中幾家用電發(fā)動,其余均用手搖發(fā)動。紡織工廠原料來源靠陜西供給,翻砂工廠規(guī)模不大,成都市用電除啟明電廠供給外,都江堰水電廠亦供給一部份。
成都市工業(yè)團體,據一九四二年統(tǒng)計共有106個職業(yè)工會及由該106單位組成之市“總工會”,常務理事為王之甫、馬云衢、何鏡波、左宏圖,會員107人,地址在三義廟。
(二)金融
西北未解放前,成都為西北西南交通樞紐,金融市場活躍,敵區(qū)各大銀行均在此設有分行。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統(tǒng)計有銀行二十家,銀號錢莊三十五家,其它金融機關四處,至本年八月全市有銀行號五十余家(川中軍閥頭子每人在成都起碼有一銀行),迨敵經濟崩潰,我大軍進抵川境時,金融市場即形混亂,各商業(yè)銀行多作“地下”業(yè)務,高利吸收存款,囤集物資,黃金白銀黑市交易。幣制混亂,其種類有銀元、銅元、鎳幣、地方券,兌換率極不一致。茲將主要金融行號列后(多據一九四三年材料):
【表略】
銀號錢莊有:益成錢莊(為劉文輝在成都所開設資本甚大)、永生錢莊(城守東大街56號)、永慶錢莊(在下北打金街107號)、志誠錢莊(城守東大街安邑里4號)、永裕銀號(城守東大街66號)、開豐銀號(提督西街16號)、宜豐錢莊(西東大街61號)、義豐錢莊(以上銀號錢莊為重慶在成都之分行莊,重慶緊張時已將大部資金移往成都,此外銀號有:金盛元、中萬利、惠川、成益、永美厚、復興華、華豐、培泰、匯通、豫康、怡益、華孚、克勝、昌泰、永通、振華、其昌、萬豐、新亞、中原、大中、族昌、茂康、信華、裕豐、亞通、福州等二十七家。錢莊有:和通、光裕、勝利、江慶、植光、鑫豐等六家。全店最大者為“天成亨”,有二百多年歷史,資本甚巨。
(三)商業(yè)
成都為消費城市,一切食糧原料均由市外各地供給,如糧食、藥村、絲綢布匹、棉紗、百貨、紙煙、紙張、五金、電料、茶葉、木材、煤炭及教育用品等,出口商品大都屬手工業(yè)制成品,如皮革、刺繡、棉織品、毛織品等。市上商業(yè)集中于東大街,附近各省縣販貨者亦多集中于此,一九二四年建“春熙路”,在成都號稱唯一之“洋場”。
1.商店:
綢絨布匹商店較大者有春熙北路之“裕興”、“新興”、“聚福祥”、“恒興”等。
百貨商店較大者集中春熙路及商業(yè)場一帶,較大者有東大街“中國國貨公司”(私營),春熙路之“永華公司”、“永安商場”、“協(xié)和”、“協(xié)華”、“恒義升”、“寶元通”、“聚福祥”,商業(yè)場之“敬益增”及祠堂街半邊橋街口之“大業(yè)”等。
五金店以福興街之“美豐興業(yè)公司”,華興街“ 提督街“ 良記”及“老寶成”等為最大。
汽車零件商店以糠市街皇城壩三橋南街為最多。
電料商店以春熙西路“興業(yè)”為最大,總府街“新光”次之。
圖書文具大半集中祠堂街及春熙路,有“自力”、“光明”、“新中國”、“商務印書館”(春熙路)、“中華書局”(春熙路)、“世界”、“開明”、“光益”、“文化出
版社”等。
中藥店以走馬街及長順街之“蘭長興”為最大。
西藥店集中東大街及春熙路,內以東大街之華洋大藥房較大。
2.合作社:
成都市合作社自一九四〇年八月至一九四三年三月計有市聯社3所,鎮(zhèn)合作社15所,專營消費合作社22所,生產合作社25所,供銷合作社二所,合計65所,社員56,832人,社股110,007股,股金總額偽幣1,002,168元。
3.商會:
成都市商會主席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為王斐然,有會員109人(以各業(yè)公會為會員),會址在總府街;另有商業(yè)同業(yè)公會,有會員13,117,內包括各種商業(yè)同業(yè)公會78個;工業(yè)公會有會員2,797人,包括各種工業(yè)同業(yè)公會32個。
四、教育文化
成都向為華西文化中心,據1942及1948年民間的材料,除抗戰(zhàn)結束后東遷各校不計外有:大學及專科學校10所;中學28所;師范2所;職業(yè)學校11所;公私立小學88所;補習學校33所;教育館、圖書館等7所;報館14家;通訊社17家;雜志8種。現擇要分述于后:
(一)學校:
甲、大學及??茖W校:
1.國立四川大學——校址在望江樓,校長為黃季陸,教務長為葉石蓀,該校為CC在成都之大本營。內有文、理、法、農、師范五個院。農學院長為彭家元,理學院為魏時珍(青年黨),共有23系。教授、講師135人,助教69人,學生約4000人,存有中日書籍133000冊,西文書籍27000冊,儀器尚足備用。此外尚有附設的“中正實驗工廠”及醫(yī)院(原名甫澄醫(yī)院)。該校學生在近年成都學運上,起有領導作用。
2.私立華西協(xié)合大學——為加拿大基督教會所辦,校址在華西埧,大約千畝,儼如特區(qū)。校長為張凌高(民社黨),1947年曾由方叔軒(三青團中監(jiān)委)代理,秘書長為王沛。該校自大學、高中、初中、小學、以及幼稚園均有,院系俱全,以醫(yī)科,尤其是牙科等馳名全國。教職員共約390人,學生990人,存有中外圖書115918冊,化學儀器33980件,數理儀器380件,制藥儀器20400件,制藥標本2830件,醫(yī)科標本91010件,牙科標本43220件,顯微鏡42架。此外尚有動植物標本制作室,博物館、邊藏文化博物館,設備均稱完善,該校學生均較消沉。
3.私立成華大學——原系上海光華大學于抗戰(zhàn)期間遷此,后來由鄧錫侯以一部分四川人接受改為今名,校址在新西門外光華村,董事長由鄧錫侯改為劉文輝,目的在造就與地方有關的干部,成為私人力量,校長王兆榮(川東人),校內設備簡單,儀器均甚少,教職員85人,學生185人。
4.私立銘賢學院——教會所辦,董事長為孔祥熙,系近年由山西轉陜遷來此地。
5.省立藝術??茖W?!iL為李有行,教職員61人,學生190人。
此外尚有國立成都理學院,省立醫(yī)科、師范兩??茖W校及會計??茖W校,國醫(yī)學院各一(后二者或系私立)。
乙、中等學校:
1.省立成都中學——校址在五世同堂街,高初中共17班,學生713人,教職45人。
2.省立成都女中——校址在東馬湖街,高初中共15班,學生558人,教職員52人。
3.省立石室中學——校址在文廟前街,高初中共15班,學生601人,教職員54人。
4.成都縣中——校址在青龍街,高初中共12班,學生684人,教職員41人。
5.私立成公中學——校址在南XX,高初中共30班,學生1778人,教職員56人。
6.私立蜀華中學——校址在蜀華街,高初中共25班,學生1755人,教職員52人。
7.省立成都師范——校址在新東門外圣燈街,學級12班,學生352人,教職員55人。
8.省立成都女師——校址在文廟后街,學生381人,教職員約百余人(恐有附小合計在內)。
9.省立高級農職——校址在外東觀音橋草店子,學級9班,學生254人,教職員43人。
10.省立高級工職——校址在學道街,學級12班,學生218人,教職員57人。
11.省立高級醫(yī)職——校址在外東天仙橋街,學級3班,學生82人,教職員28人。
此外,尚有公私立初高中,及染織、制革、護士等職校,后者規(guī)模均甚小。另有補習學校33所,均系私立,概為中等學生升學補習英文、數字等科而設,僅有少數系關于會計、無線電等技術科目之補習,且學生人數亦極少。
丙、初級學校
1.市立中心學校——市轄卅二鎮(zhèn)各有中心小學一所,其中以北糠市街之長勝鎮(zhèn)、三圣街之東大鎮(zhèn),黃傘巷之水津鎮(zhèn)、建國東街之諸葛鎮(zhèn),外西青羊街瘟祖廟之少城鎮(zhèn),北門鎣華寺街之鎣華鎮(zhèn)等六校規(guī)模為最大。每校學生均在500左右。
2.縣立中心學?!A陽縣立的二所,以大田坎之得勝鄉(xiāng)校規(guī)模較大,學生1231人;成都縣立的四所,以花牌坊街之西城鄉(xiāng)校較大,但學生僅有412人。
3.公立小學——此系敵偽子弟的特殊小學,計有:中心小學在鸚哥巷,黃埔小學在寧夏街,航空子弟學校在五世同堂街。
4.私立小學——共有五十所,其中以小天竺街之弟維小學規(guī)模較大,學生有1210人,余則學生數多不及500人。
5.盲啞(聾)學校—昭宗祠街一所,學生10人,向公巷一所,學生76人,概系教會主辦。此外,有清真女子小學一所,在外西金泉場,學生系回民女子,經費由各清真寺籌集。
(二)社會教育:
甲、圖書館:
1.省立圖書館——館址在城守街,館長為前偽成都市長喬誠,藏書最富。
2.市立圖書館——館址在少城公園內,藏書亦富。
乙、教育館:
1.市立教育館——館址在少城公園內,現有陳列館三所,內有陳列品3255種,書報室一所,兒童圖書室一所,動物園、收音室、體育場各一。
2.省立教育館——經常業(yè)務以編輯書刊教材、舉辦中小學教師講習及研究教育專題為主。
丙、博物館:
省立博物館一所,館長為馮漢驥。
此外,尚有私立的霽園,中山(一說中正)國益圖書館三所,市立閱報室八所,規(guī)模均較小。
(三)報社、通訊社、雜志社:
甲、報紙:
1.《新新新聞》——為成都第一大報,背景為一部分軍閥及政客(一說為三青團),有日、晚兩刊,今年1-4月發(fā)行一萬七千余份,最高曾發(fā)行至兩萬多份。
2.《新中國日報》——為青年黨機關報,社長李璜,代理社長周冶坊,總編輯田景風,社址在春熙路。
3.《中央日報》——即偽中央日報,發(fā)行四千多份。
4.《黃埔日報》——為敵軍校主辦。
5.《建設日報》——藍文彬主辦,后與黃埔日報采取聯合社論,極反動。
6.《華西日報》——社址在總府街90號,系偽省府機關報。
7.《西方日報》——后臺為劉文輝,主編為楊露,據說在今春蔣匪假和平破產后被查封。
8.《新民報》——發(fā)行人為陳銘德,社址在御街口,日、晚兩刊,最近刊行與否不詳。
9.《蓉風日報》——系一“黃色”報紙。
10.《工商導報》——較中立
11.《成都快報》
12.《成都日報》
13.《社會日報》
14.《黎明日報》、《建國日報》《戰(zhàn)斗日報》——西安解放移蓉可能合并出版。
乙、通訊社:
計有川康、中央、建軍、遜、今日、國民、岳山、中華、人言、市聲、新世、大陸、神州、自強、華聯、西南、青年等17家,其中:
中央當系敵偽官辦的,川康恐系地方軍閥聯辦的,自強為青年黨的機關通訊社。
丙、雜志:
1.《大中周刊》——立場、內容均極反動,專捏造歪曲的反事實的誣蔑我解放區(qū)人民生活,以反對人民革命。
2.《民訊》——系青年黨所主辦。
3.《海棠》
4.《四川教育通訊及四川教師通訊》——系省教育館主編。
5.《四川文教周刊及國民教育指導月刊》——系偽教育廳主辦,教育館代編。
6.《四川經濟季刊》——系偽四川省銀行主編。
五、交通
(一)公路
成都為華西公路網之中心,東通重慶、萬縣;西通康定、西昌;南通昆明、貴州;北通廣元、灌縣;在1938年,四川公路局在忠烈祠街,市內有車站四處:
1.東站——處東牛市口。
2.西站——外西烏龜碑。
3.南站——外南涼水井。
4.北站——外北簸箕街。
(二)水路
成都水路交通端賴岷江,由此至灌縣可通小木船,但須過堰。由此至樂山凡一兩萬斤之木船,可以終年通航,春季水發(fā)時,二日可達。冬委水枯,約須六日,搭船都在東門外,有船行辦理此事。
(三)航空
成都前航空業(yè)務,由偽交通部主辦之中央、中國兩航空公司經營,前者開設市內總府街,后者設東玉門街,飛機場在鳳凰山下。
(四)郵政
成都郵政有西川郵政管理局主持,該局與郵政儲金匯業(yè)局設北署襪街辦理信件,包裹匯兌,儲蓄等業(yè)務。據一九四三年材料,西川郵政管理直轄分局十六處;計:一、走馬街郵局。二、鼓樓北三街郵局。三、青年街郵局。四、文廟前街郵局。五、長順上街郵局。六、東御街郵局。七、外北簸箕街郵局。八、外南小天竺街郵局。九、外東大安街郵局。十、北較場軍校內郵局。十一、青羊宮郵局。十二、城守東大街郵政儲匯局內郵局(現暫停營業(yè))。十三、外西光華村郵局。十四、外西石灰街郵局。十五、外東東大路街郵局。十六、外南倒桑樹街郵局。各支局辦理匯兌,而不能取款,辦理包裹而不能取物,且不辦理儲蓄。各處營業(yè)均甚踴躍,尤以走馬街、長順上街、青龍街、小天竺街各分局為最。
(五)電訊
1.電話
成都市市內電話,由永興街交通部成都電報局話務課掌管。1943年市內設分局三處:即東二道街西分局;外西茶店子分局;慈惠堂街自動分局。全市共計裝置電話者3990家。
成都市長途有線電話,由文廟前街交通部成都電報局掌管。該局前于沙河堡設立長途電臺二臺。
2.電報
成都市電報,由北李家花園交通部國際電臺辦理。內分國內與國際電路二種:國內電路:一由成都電報局直達國內各地;二由該電臺直達新疆迪化市及重慶市,再由重慶市轉達各地;三由該臺直達云南昆明市國際支臺,再轉達西南各省及仰光、河內、緬甸等處。
國際電路:由該臺直通至印度孟買,澳洲雪尼,瑞士日內瓦,英國倫敦,美國舊金山,由各該處再轉達各該國內各處。
(六)市內交通
成都街市中之公共交通工具,有黃包車與公共汽車兩種。1938年全市黃包車約八千輛。1943年公共汽車僅有東西及南北兩線,東西線東起外東沙河堡,西迄外西茶店子,共十二站;南北線僅行駛春熙路至新車站一段,僅四站。
六、社會情況
(一)封建會門
1.洪幫
洪幫在川又稱“哥老會”或“袍哥”,在川歷史深長,群眾基礎很廣,因而形成一種特殊勢力;凡偽法院不能解決的糾紛,它可以解決,甚至賣買軍火毒品,偽政府亦不敢過問。
“袍哥”組織名目很多,成都一帶稱為“××社”,社下為各地之分社,社的負責人稱“大爺”或“舵把子”、“龍頭”。社與社有橫的關系,社在社會上勢力的大小以各社負責人在社會上的地位為轉移。據說成都有一百余社,每社人數多則數百人,小的二三十人。較大的社有“協(xié)盛社”、“鄰聯社”、“聯歡社”等十余社,每社又有分社數十至百余個不等?!皡f(xié)盛社”在成都勢力最大。有“大爺”百余人(內“閑大爺”甚多,所謂“閑大爺”即不收徒弟,不參與社務。),多系成都敵治安機關高級人員。該社“三爺”多為商人,其中又以金店錢莊經理人占多數,“八爺”、“九爺”多為敵偵緝隊員、稽查等小特務之流。已知“大爺”有:
舒新之,七十多歲,在社中地位最高,因年邁已不輕問社務。
徐子昌,安縣人,五十余歲,為該社社長,擁有雄厚的社會力量,競選偽國大代表時,其選票僅次于國民黨候選人孫震。
嚴嘯虎,成都敵警備司令,曾任劉湘部師長,本人不以“大爺”面貌出現,由警備司令部督察處處長陳竣山出面。
該社勢力范圍除成都外,尚有成都附近溫江、新津、新都、新繁、灌縣、安縣等十六縣,社員都帶短槍,著便衣,該社在成都開設茶社很多,春熙路春熙大戲院為該社所開。
成都每街有一“舵把子”,每社或支社有一茶館,為處理日常事務處所,各社于每年陰歷二月開會一次,以決定提升“大爺”,賞罰及發(fā)展組織等。
各社經費由社員按期交納,地位愈高或富有多交,收人少者少交,軍閥政黨有給予津貼者,與敵特機關關系頗密切。據上海大公報今年九月十六日電稱:蔣匪經國在成都通過特務頭子徐中齊收買幫會人員組織土匪武裝,又據成都來人談四川幫會有參加民盟的。
不知屬于何社的幫會頭子有:
劉奎官,約六十歲,住成都,唱平劇,曾任清末米振標部連長,為某“山”“龍頭”。
冷開泰,成都著名“大爺”。
徐中齊,偽川省黨部特委會秘書,特務頭子。
董東奇,成都名外科醫(yī)生,為小“舵把子”。
楊天嘯,野雞醫(yī)生,小“舵把子”。
一九四七年八月,有兩地痞,“舵把子”系偽保長,一叫“蝦米胡”,一叫“黑麻子”,曾縱容手下劫奸成都縣立女中學生葉仲明,奸后謀殺害滅口。
2.青幫
“青幫”在成都的勢力遠不及洪幫,據說抗戰(zhàn)時期青幫頭子杜月笙的兒子到成都大宴洪幫大爺后才開始發(fā)展起來,另外其組織系統(tǒng)為所謂“父子輩”亦限制了發(fā)展。洪幫為所謂“弟兄輩”。成都青幫首領為徐文養(yǎng)。
3.少英會
一九四七年秋季成立,類似“袍哥”的一種組織,其頭子亦稱“舵把子”,有正副各一人,下設四“管事”,其中二人為“內管事”,專理會內事務,二人為“外管事”負責對外交涉。其組成分子為十二至二十歲愛打架不好好讀書的中學生,常三五成群閑蕩街頭出入茶館劇院,到處惹事打架。
(二)茶館
成都約有茶館五百余家,大小可容百余人至十余人不等,為各個階層消閑聚會處所,勞動階級、知識分子、商人各有其一定的茶館,除喝茶外并且解決切身問題。同時茶館多為“舵把子”開設,他們利用茶社來解決糾紛,各種非法販運軍火毒品行為也在這里打交道。市區(qū)主要茶館如后:
1.少城茶園——為知識分子聚會處所,一般人稱為“中等學校教員交易所”。
2.正娛茶園——在漲秋飯店對面,為金銀及大煙交易所。
3.二泉茶座——暗中進行槍彈交易。
4.華榮茶廳——經營槍彈交易。
5.亞東茶社——在外東椒子街對面,如山貨藥材商幫交易所。
6.韓康里——在外東水津街,為中藥商幫出售藥材交易處。
7.掬春茶樓——在成守東大街,為綢緞商幫囤積綢緞處。
8.安福里——在下東大街,為絲綢尼絨布業(yè)商業(yè)公會開設,為布疋囤積處。
9.中興茶園——在大科甲巷,亦為布匹囤積之處。
10.桃原茶園——在商業(yè)場,為五金交易所。
11.迎賓茶館——在外東城口,為木材交易所。
12.玉河島茶社——在外北萬福橋,為木材交易所。
13.三益公茶園——在春熙路,為汽油交易所。
14.頤和茶園——在春熙路,為汽油交易所。
15.一店茶社——在外東大橋東,為糧食交易處。
16.談天處茶社——在草市街,為菜油交易處。
17.魏家祠茶社——在提督街,為皮革交易所。
此外東牛王廟的茶館及春熙路的益茶樓,為百貨交易所。
(三)旅店
據一九四三年統(tǒng)計全市有旅店825家,較大的房間在三十間以上者有二十余家,其中以東勝街之沙利文飯店,騾馬市街之大川飯店,西御西街之成都飯店三家為最大。設備豪華,有餐館、浴寶〔室〕、劇場等。非鄉(xiāng)紳巨賈,無力下榻。至于東大街一帶若干旅館,則簡陋價廉,多為普通旅客寄居之處。但小旅館之不注“幽靜”二字者,多有娼妓出入。
(四)娛樂場所
甲、川劇戲院:
1.悅來大劇院——在華興街,開設于宣統(tǒng)元年,舊式建筑,可容千人。
2.成都大戲院——在布后街,可容數百人。
3.華瀛大舞臺——在東丁字街,戲場頗大,二層樓,可容千余人。
乙、京劇院:
1.春熙大舞臺——在春熙路,二層樓,可容千余人。
2.三益公劇院——在春熙路,有座數百。
丙、平劇院:
永樂劇院一一在棉花街,有座數百。
丁、電影院:
1.新民——成守街,有座千余。
2.智育——總府街,有座千余。
3.青年會——春熙路,有座千余。
4.蓉光——西順城街,建筑設備為成都第一,有座兩千。
5.中央——西御街,有座千余。
6.蜀——湖廣館內,有座千余。
7.益民——太平街,有座千余。
8.國民——提督西街,有座千余。
9.新華——書院南街,有座三四百。
(五)妓院
集中于武城門內新華街、順城街及天涯石街,據一九四八年四月偽警局統(tǒng)計有妓院二百九十八家,九三六人,其中“甲等”一一三家,二九七人;“乙等”一二九家,三三一人;“丙等”五十六家,三〇八人。此外,散居各處之暗娼、歌女、浴室女招待在千人以上。
(六)“人市”
在皇城校門御河邊街,南門瘟祖廟茶社,東區(qū)鐵路公司之三倒拐街一帶,雇傭介紹所。外縣農村男女來城中求雇者,即住“人市”鋪內。鋪多為年老無業(yè)婦女所開,對求業(yè)者剝削甚重,除介紹職業(yè)外,并代人買賣妻妾丫頭。
(七)方言
成都居民以湖北麻城孝感縣人為最多,廣東人次之,江西福建人又次之,屬于川藉者不多,故其語言為半近華中系之官話,但方言土語,亦復不少,茲將一般習用者,輯要列后:
方言————釋意
顫靈子——好逞能
黑眼窩——不識字
沖殼子——說假話
繃——力不足而故作勢
氣派t——故作勢
黃的t——不會
門頭t——欺詐
銧大t——多詐
扯風t——撒謊、流氓地痞
扯風t——眾人盲動等
看笑繩——凡事作壁上觀
畫朵朵——書寫字據
畫XX——t寫詞狀
孤露子——好賭
吃雷——從中取利
占欺頭——撿便宜
XX——出風頭
吊丁t——無故失財
挨棒棒——物買貴
抱膀子——作旁觀
等于卅無月亮——無價值
振工東西——貨品不真
不犯于——不值得
角孽t——斗毆
鞅馬子——與人斗而無刀
么師——旅店、旅館、茶房
門道子——公館大門
口子上——街口上
洋馬——腳踏車
袍哥——t哥老會
棒老兒——匪
剃頭殼——理發(fā)
黑腦殼——強盜
老少——少爺
灰灰——玄孫
末末——曾孫
放人戶——訂婚
打瓦片——人死
振得稀濫——落魄
倒拐——轉彎
陰倒——秘密
放黃——謀事不成
受方——受人之口
恒起——無法
魁起t——失自由
天東雨——暴雨
打麻子眼——黃昏時
撤粉亮——天將亮
啥子——什么
么臺——完結
到住——十足
出拐——出事
幺——最小
飛機——絀名稱
?斤斤——體長而瘦
規(guī)一——妥貼
壩子——平原
過早——早餐
吃響午——午餐
消夜——晚餐
失格——錯規(guī)矩
丟底——失體面
擺龍門陣——閑談
兜——調戲
啳——罵
啡——唾人
臉長——厚顏無恥
過硬——不欺詐
莽馬子——凡事不怕
黃昏子——凡不明事
依還——守舊
爬——軟
很射——極少
撕皮(扯精)——滋事
長洋——出色
垢甲——身上垢穢
幸一個錢——挨片刻
苔官——土俗
狗夾夾——吝嗇
拿梁子——報仇
發(fā)布者:蕨四